jdl008

景观农田(景观农田设计)

jdl008 景观 2024-03-29 24浏览 0

本文目录一览:

复垦农田景观质量评价原则

在评价因素(因子)等级取值时,对于等级之间的状况,可根据其评价标准,按照偏差程度(如偏向优、一般、偏向劣),采用0.25等级距取值。

(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确定应遵循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的原则。

复垦农田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两者评价要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农田景观的特点和评价发展的趋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采用因素加权求和法评价复垦农田景观质量。

健康的农田景观能够提供农业产品和服务满足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农田景观的外部补贴最小甚至无需提供补贴就能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且对邻近景观和生态系统没有负面影响或者破坏最小化。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是分析灾毁土地复垦各项活动所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对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和能否满足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根据以上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表9-4。

现代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农田景观则属于经营景观中的人工经营景观,景观构图的几何化与物种的单纯化是其显著特征。

2、因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方田”、“条田”规划和工程实施,对农田进行集中化和规则化,改良土壤,配套建设田间道路、防护林、沟渠等,为集约化农田景观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3、整理后的农田全部成为地块平整、沟渠配套的配套集约化农田景观。

4、反之农田景观的形成过程则表现为楔入、扩大、连片、本底化等动态变化类型。农田是农作物生长的立足之本,不同的种植方式必然造成不一样的农田景观,于是农田景观格局与作物种植制度自然地连在一起。

中国传统农业中典型农田景观形式

麦田景观 北方由于平原广阔,在较缺水的情况下,产生广阔无垠的麦田景观,麦田与居民区之间形成防护林带。

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促使人们向山地和水域开发,出现了田、梯田和圩田、涂田、沙田、架田等土地利用形式。

三分场农田景观格局中,依然残留着原始自然本底的痕迹,自然残留斑块分布零散,边界不规则。

式中:E是斑块周长,A是斑块面积。当斑块形状为正方形时,LSI取值最小,等于1,斑块的形状越复杂或越扁长,LSI的值越大。

人类活动对农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会改变地表的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的影响是影响生态环境、妨害水循环、影响气候,造成自然灾害。相关信息 例如建筑施工,开发土方,改变景观,尤其是区域开发表现的明显。

2、人类对地表和近地表物质的机械搬运使地貌发生了变化,水利建设等人为工程改变了地表水的时空分布,影响河流的水文过程和侵蚀沉积过程。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过程,从而克服不利地形条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②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5、人类各种经济和建设活动对环境地质产生的影响,表现在某些地区地貌的改变,引发地质环境剧烈的变异,出现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甚至形成地质灾害。

6、有利影响:造林、建水库、人工运河。不利影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态。 如:滥牧、滥伐,造成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景观农田 的文章
发表评论